12月28日上午,苏州大学的徐国源教授莅临公司作题为“新媒体,新写作”的学术讲座,提出了关于“微写作”及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公司副经理王辉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
针对如今读者长期接触网络媒体与网络写作、脱离传统媒体的情况,徐国源教授提出了“微写作”的概念。他将网络写作称为“微写作”,并以“白话文运动”举例,指出新媒体带来的“微写作”是一场写作革命,我们应以积极的态度拥抱这场“革命”。
徐国源教授
谈及“微写作”的内涵,徐国源教授指出,“微写作”是为“群”的表达,把传播沉淀为受众的写作,强化读者意识。变化的情景使读者不再满足于传统教条,自创了一种新概念写作。这种新概念写作与新媒体新产业结合,带来了传统写作学语境的革新。此外,微写作具有新的语言形式、社交情景、媒介平台、价值观念,因此现代写作学更要结合新媒介传播环境加以研究。
徐国源教授强调,“微写作”的核心是创意,需要专业团队去寻找话题,切中痛点,完成写作升格。“微写作”要紧盯四“共”:共鸣、共享、共情、共识;要洞察人心,以思想的沉淀启发读者,以情打动群众,为社会提供正能量。
为更好地指导同学们进行“微写作”实践,徐国源教授以日常中的国潮、喜茶为例,提示在座新闻传播的学子:在新闻写作中要洞察人性,体现创新设计,成为融媒体时代的瞭望者;要提升写作的高效性,保证互联网“流量情景”下的新鲜性。
徐国源教授的讲座深刻剖析了“微写作”的本质内涵,并给出了未来的“微写作”实践指导,帮助公司学子在时代的迅速变迁下及时作出改变,提升自我能力,以适应媒体发展潮流。
徐国源,1995年开始在苏州大学文学院工作,从事中国文学、新闻传播学教学和研究,2003年中国现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年到2013年,担任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副经理。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文字/付郁果
图片/唐馨怡
编辑/莫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