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百色市那坡县符合贫困县脱贫摘帽标准,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看到这条消息,我不由得想到11日拜访过的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不由得想到将璀璨的生命绽放在扶贫一线的口角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冯显云。
冯显云生前是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保卫处干部。2015年10月,他响应公司党委号召,参加驻村第一书记选拔,来到口角村工作。2018年3月任期届满,他主动要求连任继续奋战,直到2020年5月才回到学校。可谁都没想到,9月16日,他却因突发心梗倒下了,永远离开了我们。
由于工作出色,他连续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先后被评为那坡县群众满意的第一书记、百色市表现优秀的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自治区2016—2017年度“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冯显云书记的衣物。
我走进冯书记在口角村的办公室时,他的工作牌和工作马甲还挂在衣架上。进门左转是他的办公桌,屋里还有个小屋,便是他的床。扶贫工作队队员杨磊说,他工作忙起来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平时就在村民家里或是这张床上休息。
同事眼中:为扶贫,他是蛮拼的
杨磊是一名扶贫队员,2018年3月他来到口角村和冯显云一起工作。“说起冯书记的故事,那可太多了。”从村部大院里走到桑树园和公共蚕房,8里路途,杨磊边走边将冯书记的扶贫故事讲给我听。
“2015年冯书记刚来不久,便找农科专家来调研,认为可以推动种桑养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杨磊介绍,冯显云不仅请专家来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养蚕,还动员扶贫工作队一起给村民提供免费的蚕具和化肥。“在冯书记的支持和带领下,村里桑蚕产业渐渐发展起来。现在养蚕户年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此项收入最多的一户一年内10批蚕茧共卖了6万元。”
目前,口角村全村种桑面积900余亩,共有61户农户发展桑蚕产业,其中贫困户45户,贫困户覆盖面75%,户均增收达2.5万元,桑蚕产业作为口角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杨磊自豪地指指左边山头上的红色大字:“县级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
扶贫队员杨磊接受采访。
除了种桑养蚕,杨磊还介绍了冯书记为村民致富做的其他工作:给村里引进了400亩山茶树,修建好连接山茶树、养猪场、蚕房的产业道。“他跑到那坡县甚至南宁市拉投资,硬是把山林给盘活了。”经过5年的培育打造,口角村已经形成了桑蚕、油茶、生猪和杉木等“3+1”特色产业,为口角村产业发展和农户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扶贫工作,冯书记以村为家,以民为亲,通过产业扶贫振兴乡村经济。
村民心里:大学校来的“泥腿子”书记
“如果没有冯书记的帮助,我智力残障的小儿子还不知道要去哪里读书呢。”在口角村口角屯村民赵秀花眼里,冯书记是个体贴、负责的好书记。
赵秀花一家五口人,家里有两个老人两个孩子,其中大女儿正在读大学,小儿子智力残疾,丈夫早年病故。最让赵秀花头疼的是,小儿子已到上学年龄,但由于那坡县没有特殊教育学校,没办法上学。冯书记了解赵秀华家的情况后,为孩子联系到靖西市特殊教育学校。后来,冯书记还亲自送孩子到校注册,并自掏腰包为孩子交了学费,还出钱在学校附近帮赵秀花租房子,以便她能照顾儿子。
“今年,我家种有12亩桑树,拥有2间共100平方米公共蚕房,共收获了3万元,比起之前种玉米年收入2000元,生活环境改善了太多。”在口角村那步屯村民罗明强眼里,冯书记是个为民办实事、能当家人的书记。
罗明强是冯书记动员起来第二批种桑养蚕的村民。“2015年冯书记刚来,就想办法教我们种桑养蚕提高收入,但因为大多数村民和我家一样,几年前曾因为缺乏技术养蚕失败,不敢再尝试,所以第一年村里只有4家农户开始养蚕。”2016年秋,农户们卖第一批蚕茧每亩收入超过5000元,罗明强和屯里其他28户村民看到养蚕收入多,便全员开始养蚕。
听到冯书记去世的消息,他低下头,哽咽着:“我非常想念冯书记,从前,他一周能来我家三四次,我们一起吃晚饭,就像是家人一样。”
可惜的是,到口角村重走冯显云的扶贫路,我只能从杨磊、赵秀花、罗明强的口中了解他的几个侧面;只能看着他工作证上黝黑的脸、眯眼的笑,想象他曾经穿着印有“第一书记冯显云”字样的工作服一户接一户走到村民家里的温馨画面,想象他如今看到桑蚕收获、那坡县贫困摘帽后的喜悦与快乐。
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11/23/629785.html?isshare=1&_t=1606106477